找到相关内容338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真假妄语

   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:禅师!您平常用功,是用何心修道? 大珠:老僧无心可用,无道可修。 道光:既然无心可用,无道可修,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? 大珠:老僧我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之地,那有什么地方可以聚众? 道光:事实上你每天聚众论道,难道这不是说法度众? 大珠:请你不要冤枉我,我连话都不会说,如何论道?我连一个人也没有看到,你怎可说我度众呢? 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32616481.html
  • 八旬大和尚挥毫送吉祥:人非有品不能闲

    灵隐寺监院释光泉、研习书法数十年的法师释戒兴以及杭州市佛学院的一些书法高手等。   “事到无心皆可乐,人非有品不能闲。”   “大圆镜照三千界,微妙香凝二六时。”   ……   昨天,记者见到释光泉时,他正在斟酌春联文字。“‘事到无心皆可乐,人非有品不能闲。’说的是为人处世需抱着安详心态,有一颗禅心,就能无欲则刚”。释光泉微笑说,“我们准备了十副春联,可以请百姓来选一选。”   其中,“常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吉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1/09044020356.html
  • 丛林学院女众学部禅七修道

    四支香,为学生教授「千日修慧,不如一日修道」的观念。永本法师提醒同学,学习经论是为了帮助修行,不是为了找出文字的智能,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实相。修行应在日常生活中,在无心处用心,直心当下接受;在不著处做事...清明、身心健康。永本法师也举出止观法、数息法、念佛持咒法等三种禅修方法,与收心、摄心、安心、无心等「四心」的禅定过程,引导同学进入轻安的禅修法乐中。最后,永本法师以「少看少听少烦恼,少言少论耳根净,少...

    佚名

    |禅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08401022221.html
  • 合头

    唐宋禅录里“合头”一词有两个意思,一谓合符禅旨,其例如:   1. 夫人学道莫贪求,万事无心道合头。无心始体无心道,体得无心道亦休【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九,龙牙居遁《颂十八首》之十五,《大正藏》卷五一,453a。】。  2. 去年梅,今岁柳,颜色馨香依旧。人渐老,水长流,无心道合头【《古尊宿语录》卷二九《龙门佛眼和尚》,550页。】。  3. 小参,僧问:“灵云悟桃花,意旨如何?”师云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3953420.html
  • 心不异性

    心不异性   问:“圣人无心,即是佛。凡夫无心,莫沉空寂否?”  师云:“法无凡圣,亦无沉寂。法本不有,莫作无见。法本不无,莫作有见。有之与无,尽是情见,犹如幻翳。所以云:见闻如幻翳,知觉乃众生。祖师门中,只论息机、忘见,所以忘机则佛道隆,分别则魔军炽。”  问:“心既本来是佛,还修六度万行否?”  师云:“悟在于心,非关六度万行。六度万行,尽是化门、接物、度生边事。设使菩提、真如、实际、解脱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0457098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为恶人说戒戒

    为说。 是恶人辈,不受佛戒,名为畜生,生生之处,不见三宝,如木石无心,名为外道,邪见人辈,木头无异。 恶人不受佛戒,无戒无律,无礼无义,虽身披衣冠,而心与禽兽者几希,既不受佛戒,无戒失人身,生生之处,不见三宝相,不闻三宝名,对三宝毫无感觉,如木石无心。外道心著邪见,邪正不分,不知反邪皈正,如木头无异。 而菩萨于是恶人前说七佛教戒者,犯轻垢罪。 恶人心智盲塞,闻戒不解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3143697126.html
  • 佛性与禅悟——南宗禅三系心性思想的区别

    ;另一方面,此真心为众生之体,故而心用不能离于心体而存,因此只要本于此心体而随缘任用,心用自然合于心体而起净用。正因为如此,洪州宗特别强调“无心是道”。所谓“无心”就是随顺心体,依照清净心体的逻辑任性...、机智、幽默等等多姿多彩的风格。此后的禅宗主流便沿着这一路径开拓前行了。   二、即事而真与无心合道  前文已述,洪州禅系的核心命题有二:一是“性在作用”,二是“平常心是道”或曰“触类是道”。贯穿于这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1655820.html
  • 东晋高僧道安之思想背景

    ,其说如下:  心无者,无心于万物,万物未尝无。温法师用心无  义。心无者,无心于万物,万物未尝无。此释意云:  经中说诸法空者,欲令心体虚妄不执,故言无耳。不  空外物,即万物之境不空。  竺法温...而为无色乎。  ……无心万物,万物未尝无,谓经中言空者,但于物  上不起执心,故言其空,然物是有,不曾无也。  此宗以“有”为实有,“色”为真色,认为有形之外物为“有”而非“无”,乃肯定万有之实在性。...

    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5264256.html
  • 黄庭坚“心”意象中的儒与禅

    耳。若有心与能者争衡,后世不朽,则与书艺工史辈同功矣。”(《论黔州时字》)在真正掌握了艺术的真谛后,它的应用就不再是有意识的了。 三是为人处世要“无心”。 艺术创作中“不知心”的境界其实和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“无心”有着密切的相通之处。“无心”一般是指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之心,如“此公天机深,爵禄心已死”(《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》)、“乐天名位聊相似,却是初无富贵心”(《子瞻去岁春夏侍立迩英...

    昝红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048886.html
  • 支道林思想之研究

    无心观、至人观作一比较,及其主超越之思维、立逍遥之新义、创顿渐之学说等思想特微,试述于后,以谋对魏晋玄学与中国初期佛教思想之交涉,有一浅近之了解。  一、支道林思想之核心  支公乃东晋时代较为近乎...之论,惜其庄注为郭象所窃,向注即郭注。故本文欲就支公思想之核心,与向、郭庄注之概念,作一对比之观察。基此,拟分“自然观”、“无心观”、“至人观”三点,试比较论述于后:  第一节自然观  自然一语,原有...

    刘青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647458.html